跳到主要內容

藏品資訊

藏品資訊-直式[電腦版] 藏品資訊-橫式[行動版]
:::
葫蘆藏品圖,第1張

圖檔授權標示:


葫蘆藏品圖,第2張

圖檔授權標示:


葫蘆

器物類 - 建築與居處空間

植物纖維

民國50~70年代

長:17.7 x 寬:17.4 x 高:27.7 (cm)

Z:27.7 X:17.7 Y:17.4cm

0.1902kg

登錄號:1995L060013

宜蘭縣立蘭陽博物館

瓠、瓢、匏、避邪、祈福

本文物為葫蘆,又稱壺蘆或蒲蘆,又與瓠、瓢、匏通稱,臺灣台語稱蒲仔,是菜果的一種, 也能藥用。成熟後果肉可食,果皮乾燥後木質化,可以做為日常生活盛裝器。隨著小說、演義的流傳,常有神通廣大的仙人隨身攜帶葫蘆,因此葫蘆就成為一種法器。其次,由於葫蘆瓢瓜多籽且瓜藤長,有子孫昌盛、綿延不絕之象徵,再加上葫蘆首字諧音「福」,就成為民間喜愛的吉祥民俗植物。 居家裝飾品,具有納吉避邪功能。以葫蘆作為辟邪物通常見於民宅的大門之上,主要是希望能讓邪祟不敢靠近屋宅,另一方面也可以達到祈福的吉祥目的。